俞敏洪:新东方市值千亿背后,是因为这4条人生铁律

2020-07-21 13:25:23
3218

38年前,俞敏洪考了3次高考,才最终被北京大学录取。

第一天去北大报到,作为农民的儿子,俞敏洪穿着大补丁、挑着扁担、背着脸盆和棉被走进宿舍,舍友很吃惊:没开学就有人来搞推销了!

于是,俞敏洪一进北大,就成了一个笑话。甚至,体育老师上课从来不喊他名字,都是“叫那个大补丁来做个动作。”

俞敏洪的大学,是自卑的4年。

他每天都比别的同学多学2个小时,结果成绩依然排在倒数几名;他想引起班里女同学的注意,但从来没有人正眼看过他;他除了跟宿舍的人认识以外,跟北大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太熟。

当时的俞敏洪有多平凡?徐小平曾笑道:“我是北大团委文化部长,王强是北大艺术团团长,俞敏洪?观众。而且是大礼堂某个角落里的站票观众!”

可谁也没想到,正是这个学习成绩不好,还混得“窝囊”的人,从班里最不起眼的人做到教育界第一人,一手打造了外语教学帝国。

1993年,他成立了北京新东方学校。

2006年,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,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。

一个农村小伙子,通过自己的努力,从一无所有被人瞧不起到创立市值千亿的企业。

谈到成功的秘诀,他说道:

“你永远不要去预料自己这辈子到底能做什么,只要你成长,只要你勇敢地往前走,你就一定能做出你自己想象不到的事情来。”

回顾俞敏洪上半生,充满戏剧化,每到跌落谷底的时候他总能反弹起来,并向人生抗争。而新东方在他的带领下,成为中国的教育代表企业。看了大量文章,二毛总结了亿万富翁背后,新东方市值千亿,皆因为这4条人生铁律。

大胆追求你的梦想

有逆商的人在黑暗中不会绝望

人的一生永远是需要有梦想的,曼德拉一辈子的追求就是要解放南非黑人、消弭种族隔阂,他为这个目标努力了几十年。因为策划各种反白人政府活动,他在牢中服刑长达27年,承受着繁重的体力劳动、狱警刺耳的嘲骂和无尽的希望与失望。

直到73岁,曼德拉才重获自由,并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。最后完成了使命。

有逆商的人在黑暗中永远不会绝望。最初创办新东方的时候,俞敏洪也遭遇过非常人能忍受的痛苦。

1992年初春,一个广告员出去贴电线杆广告,被竞争对手捅了三刀。后来俞敏洪请了公安局的人吃饭。不善言谈的俞敏洪,为了显示自己的真诚和掩盖内心的尴尬、恐惧,他不停劝酒,自己先喝,最后把自己喝到了桌子底下。

送到医院、抢救五个半小时才活过来。医生说,换一般人,回不来了。

老师背他回家的路上,一个多小时,他一边哭,一边撕心裂肺地喊:“我不干了,把学校关了……”

如今的新东方已经上市,并催生了中国近10名身价过亿的教师,谁也不知道它曾经差点倒闭,经历着种种不堪。

“那时,我感到特别痛苦,特别孤独无助,四面漏风的破办公室,一家人住在四面漏风漏雨的农村房子里,没有生源,没有教师,没有能力应付社会上的事,同学都在国外,干的事看不到希望……”

好不容易,把新东方做起来了,结果在事业高速发展的时候,俞敏洪又险些丢了命。

1998年,俞敏洪被2名歹徒注射了用于老虎身上的大量麻醉剂,被抢200多万,当歹徒小弟拿刀准备“做了他”时,其老大因为俞敏洪曾在其度假村经营不善时给予帮助而阻止了小弟。

2次经历生死,试过绝望,俞敏洪却从未退却。有逆商的人,即使在黑暗中也不绝望,因为他在黑暗中能看到满天的繁星。

俞敏洪发表过一个演讲,叫《这个世界本就不公平》。作为一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,从出生的那一刻起,俞敏洪就输在了起跑线上。

进入北大后,他发现身边的同学都是部长、教授的孩子,上学都是奔驰280加长车接送,而自己却连个自行车的轮子都买不起。

因为狗爬爬得快,被人嘲笑;看到同学喝玉米粥,他心想同学们为什么吃农村的猪食;大学靠着国家每个月22块钱的助学金过日子,还要剩下一半的钱来买书。

这种挫败感让他变得自卑、郁闷,以至于大三的时候得了肺结核,休学一年。但尽管这样,俞敏洪一直没有放弃过梦想。

为了考上北京大学,他考了3次,英语从33分考到95分;为了在北大出人头地,他每天要比别的同学多学2个小时;为了练就一口标准的普通话,他用了整整1年时间拿着收音机模仿广播台的播音。

成功的人也许不是最聪明的,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:有着超强的韧性。

出身贫苦的俞敏洪从来没有给自己的人生设限,并沿着一个个短期目标前行。“16岁的目标是必须上大学,22岁的目标是留在北大当老师,28岁的目标是到美国读书。”

前面2个他都实现了,最后1个因为新东方的快速发展而放弃了去美国读书的机会。

有天赋的人就像雄鹰,他们往往站在金字塔顶端,但也有另外一个动物也到达了顶端,那就是蜗牛。俞敏洪把自己比喻成蜗牛,一步步往上爬,掉下来过,但还是咬着牙攀爬到了最顶端。

这一切,都源于梦想,哪怕它多么卑微。

“追求你的梦想,这个梦想再卑微都没关系。

新东方20周年时我曾举过一个例子,人民大会堂对于我来说经历3个阶段,第1个阶段是我读书时骑自行车经过那里,当时有警察站岗,永远不让任何人进去。我当时想,有一天我走进人民大会堂去看看就行了;

到了1986年前后,人民大会堂开放参观,我排了三个半小时的队,走进人民大会堂一个一个厅看了一遍;

过了10年以后我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,我就坐在里面听着国家领导人的讲话。

到了新东方20周年,同事提出建议在鸟巢办庆典。我说鸟巢尽管人多,但是那毕竟是鸟待的地方,我们必须放在人民大会堂。我自己设计了一个环节,老子必须在舞台上讲话。所以最后变成我在人民大会堂讲话。

我想用这个小例子告诉大家,你可以设计你的生命。如果你生命中没有哪怕是卑微的梦想,那将是一种悲哀。”

永远不要放弃成长

爬起来的速度要比摔倒的速度快

雷军曾说:“你若不是富贵出身,唯一的选择就是忠诚勤奋”。

俞敏洪勤奋到什么程度?每天都要比别的同学多学2个小时,尽管成绩还是倒数几名。

上大学时,他连《红楼梦》都没有看过,为了拼命追赶身边的同学,用了5年的时间读了差不多800多本书。

每个月二十多块的生活费,俞敏洪一半拿来买饭菜票,一半用来买书。“买书的钱绝不动用来买饭票。”

自小在农村长大的俞敏洪,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。也明白,只有持续不断的努力,才有可能出人头地。

为了追赶上大家,他在大学毕业典礼上说了这么一段意味深长的话:

“同学们你们都很厉害,我追了大家5年,一直没有追上,还得了一场病。但是,请同学们相信,只要我还活着,我不会放弃。你们5年做成的事情我做10年,你们10年干成的事情,我干20年,你干20年干成的事情,我干40年。如果这辈子实在是追不上大家,我会保持身体健康、心情愉快,到了80岁以后,把你们一个一个送走了我再走。”

这番言论不是空谈,他也确实这么做了。

辞职北大之后,徐小平、王强都出国寻求发展。而没有经济基础的俞敏洪,只能靠做培训勉强为生。他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当教室,一个窄窄的胡同里。门外支张桌子,一把椅子,“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”正式成立,只有两个人,他是头,他老婆打下手,当出纳会计,上午俞敏洪骑自行车出去,拎着浆糊桶。电线杆子上贴广告,下午守株待兔。

一开始,没有人来报名,俞敏洪愁眉苦脸。

后来,他就在报名册上填30个假名字。来的人从31个算起,这么一弄,有的学生开始半信半疑的报了名。

就这样,从最初的两三个学生到后来的几百个学生。俞敏洪甚至开起免费讲座,开创了北京民办教育的新形式,一个50人的教室里外挤满了两三百人,北京初冬的天气,外面奇冷,教室窗子大开着,里外的人,没有一个离开。

早期的新东方

命运推着俞敏洪往前走,跑印刷厂、跑教室、印资料、运资料、贴电线杆广告,亲自把一份份资料发给学生……

成功都是所有努力的累积,正因为俞敏洪不懈的奋斗与努力,新东方在短短3年内学生人数快速涨了几百倍。

学生报名册上的2000多个名字,都是俞敏洪一笔一划写下来的。这时候的新东方已经逐步壮大。

为了扩大事业,俞敏洪觉得是时候把老朋友徐小平、王强请回来了。为了劝说徐小平,他远赴温哥华,并在机场寒风中等了一个半小时。

正因为他的坚持,及凭借当时新东方的影响力,2个好朋友毅然回国加入新东方,三强聚在一起也形成了新东方超强的爆发力。

徐小平万万没想到,曾经的“站票观众”如今却做出了这么大的事业,甚至走在国外的大街上、校园区,不少人见到俞敏洪,都会叫“俞老师”。

如今,俞敏洪每天最少工作16个小时,平均每天睡觉五个半小时,剩下的时间连吃饭都是在工作。

尽管新东方已经发展稳定,但俞敏洪从未放弃过成长。

人生就是持续不断的努力,并让自己不断增值:

“有的人会说,俞老师,你在北大这么窝囊,学习成绩也不好,怎么后来你就慢慢地做出事情来呢?

其实,这里面还是一个意愿的问题。这个意愿不是说在北大要考第一名、第二名,不是说我要成为一个北大的毕业生,这个意愿叫做成长。

我从高考开始到今天为止,可以说从来没有一天放弃过自己的成长,这个成长就是一个强烈的意愿,意味着你每一天都想比前一天更好。我每一天只是跟自己比较,迄今为止三十多年的时间,我每天坚持写日记,每周坚持写周记,每月坚持写月记,每年都要写年终总结,这是为我自己,不是为别人。”俞敏洪说道。

我才发现,当你真心想要追赶的时候,你不需要40年,更不需要80年,你比别人多花差不多5到10年的时间就能够追上去。但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,就是努力让自己成长。

回想齐白石,50岁的时候还在做木工,但他却不是一个出色的木工,据说打的椅子只要往上一坐就散架。不过他在家具上面画的画却很美丽,以至于家家户户请他到自己的家具上去画画。

有人建议他干脆去画画,结果一直画到了70岁以后,他的画才开始有名,而他真正最值钱的画都是在80岁—90岁之间画出来的。

你看,即使是90岁,也依然不放弃努力。

跟着牛人跑才能跑得更快

让别人信赖终成最后的武器

除了勤奋努力,俞敏洪还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。

大学4年,他都在自卑中度过,常常被同学嘲笑。尽管如此,俞敏洪也没放弃过学习。

来到北大后,他发现自己出身农村,不管是视野还是阅读量上都不及其他同学。为了追赶上他们,他发现,班长王强很喜欢读书,藏书将近6万本。

于是,看到王强将生活费一分为二,一半用来买书,一半用来买饭票,他也将其一分为二;不知道买什么书,他看到班长买什么就跟着买什么。一开始王强觉得很烦,但俞敏洪就是死皮赖脸跟着他,后来每当王强看到有好的便宜的书就会帮俞敏洪买,贵的就会发消息让他自己买。

受王强的影响,俞敏洪养成了博览群书的习惯,在大学休学的一年,他读了600多本书。如今即使每天工作16个小时,他也会抽出时间来看书。

机会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,因为他们善于抓住时机。当你的人生处于迷茫的时候,只有跟着牛人跑,借助跑道你才能跑得更快。

俞敏洪、徐小平、王强(从左到右)

大学期间,俞敏洪还有一个很欣赏的人,就是徐小平。

为了认识徐小平,他买了一支小钢笔作为礼物,登门拜访。回忆起这段经历,他说道:“敲开他家的门,他问我,你是谁。我说,我是你的学生,听了你的课后很感动,所以想跟你交个朋友,这是我带给你的小礼物。”

就这样,2个人的缘分开始了。徐小平有个习惯,一到周五晚上都会招一批老师来他家聊天。而当时还是学生的俞敏洪为了能够留下来听,主动帮他们烧水煮方便面。在那段时间里,俞敏洪丰富了个人的学识,拓宽了视野。包括在后来高校的演讲中,他也常常强调:“在大学里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一定要交朋友,让自己变成一个别人信赖的人。”

俞敏洪的厚脸皮,让他一步步往上爬,从而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。

谁也没想到,13年后俞敏洪与徐小平、王强成了合伙人,一起推动新东方的发展。

为什么徐小平、王强不惜放弃自己的事业,毅然回国跟俞敏洪一起干?他这个人除了踏实努力又好学外,俞敏洪还有服务精神,做什么事情都是先想别人再想自己。

高考补习那会,他被选为班长,从最开始的倒数第几名排到全班第一名。为了帮助全班最后10名的同学提高成绩,他发动全班前10名同学,去赞助后10名同学。而中间的20个人你追我赶,学习氛围特别好。

结果,最后高考班上40个人里有38个考上大学,另外20个人考上重点大学。

18岁时,俞敏洪就比他人更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,后来,他说道:“你稍微想一下,如果这个班只有你一个人成功,其他的人都拉倒了,你未来就一点社会资源都没有,那你成功有什么意思啊?”

原来,所有你做的看似没有价值的事情,都会在未来的一天蓄势待发。

他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,一打扫就是4年,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。他每天给同学打水,把它当成一种体育锻炼。

这些看似吃亏,没有回报的东西却在日后起了作用。在新东方做到一定规模,急需人才的时候,俞敏洪特意跑到美国和加拿大把大学同学请回来。

后来,这几个同学都回来了,但给俞敏洪的理由却很意外。

“俞敏洪,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。我们知道,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,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,所以让我们一起回中国,共同干新东方吧。”

这种服务精神也使得后来新东方在面临危机,合伙人辞职的时候,发挥了作用,从而于危难之中挽救了新东方。

后来,有人这么评价俞敏洪:“一个曾经的留级生,让无数学子的人生升级;他从未留过洋,却组建了一支跨国的船队。”

久战沙场从不与他人计较

胸怀宽广的人会走得更远

新东方内乱时,为什么只有俞敏洪能驾驭新东方?王强、胡敏等都不行。

除了超强的管理能力,还有他软弱善良的个性。在新东方,形成了一种强烈批评CEO的文化。公司只要出了什么问题,大家会一起骂俞敏洪。因为即使骂错了,他也绝不会报复。

曾经,王强当上CEO后,大家也习惯了各种骂,但他最大的兴趣是读书,根本不愿意管这种烂摊子。而另一位被称为“中国雅思之父”的高管胡敏,在商业上有巨大的抱负,但也受不了各种责骂、侮辱,因为没有受过委屈。

唯独俞敏洪,不管什么声音,都听得进去。尽管被人骑在头上,也不会去计较。

后来,有人这么评价他,“一个善于在演讲中激励学生的‘圆梦大师’,一个没有一点架子、任由员工‘开涮’的亿万富豪,一个创业伙伴们骑到他头上却不得不服气的校长。”

2000-2001年,新东方深陷危机,俞敏洪焦虑不安。

2000年5月开始,历时一年半,高层思想不统一,冲突不断。小股东地盘没有了,公司没有利润,股权朝不保夕,所有人都把矛头指向俞敏洪。

不久,王强提出辞职,徐小平也向俞敏洪递交辞呈。这个号称“三驾马车”的新东方,如今少了2驾,新东方危在旦夕。

眼看公司要倒,俞敏洪做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。“我希望王强和小平留下来。对新东方有好处。如果以我的离开一段时间或者彻底离开,能换来新东方团队的团结,我愿意。”

随后他辞去了新东方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务,“如果能以我的离开换来新东方的发展,我会高兴一百倍一千倍。我愿意用个人换回新东方,用生命换回新东方。”

这种壮举恐怕只有俞敏洪做得出来了,在危难之际宁愿牺牲个人的利益,也要将几万人紧紧绑在一起。

这种魄力,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。

在新东方,至少有100多位老师出去办培训机构失败后又回新东方教书的,甚至出去时,俞敏洪还会问“你缺钱可以从我这先拿点”。

这种博大的胸怀更体现在新东方的文化上,“英雄不问出处,英雄不问年龄。”比如,高中没毕业的罗永浩,混迹江湖,最后也站到了新东方的讲台上。

数十年来,新东方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危机,但最后都转危为安。这离不开俞敏洪的带领,因为他将新东方当成了毕生的事业来做。

“一个人走路,可能会走到很快,但不一定能走的很远,而一群人走路,不一定走的很快,但可能走的很远!”他说道。

今年,俞敏洪56岁了,他的新东方还在不断发展壮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