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工作思路
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,坚持目标与任务引领、问题与成果导向,聚焦学生“创意激发—创新实践—创造实施—创业孵化”能力培养,协同推进“专创融合+校城融合+校际融合”,细化完善课程、竞赛、活动、研究、实战“五位一体”培养环节,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,育点拓面、示范引领,协同联动、深度融合,推动实现教师双创执教能力、学生双创实践能力、平台支撑保障能力、政策制度激励能力等“四个提升”。
二、目标任务
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制度化、规范化、体系化建设,制定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六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、“掘金计划”实施方案、创新创业导师管理办法等文件;加强创新创业课程教材建设,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,打造“校内+校外、专职+兼职”相结合的专业化、高素质双创师资队伍,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班;深化众创空间孵化功能和指导能力,优化“大红炉”众创空间(云空间)运行管理和核心功能,加强创新创业示范实践基地建设;“大创计划”校级立项750项左右、省级立项160项以上;完善“稷下杯”创意—创新—创造竞赛体系,国家级重点赛事获奖300项以上。
三、主要举措
1.完善双创教育制度体系。制定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六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、“掘金计划”实施方案、创新创业导师管理办法等文件;优化双创教育三级运行与管理机制;改进双创工作指标分配与考核机制,试行双创竞赛标志性成果一票肯定或加大考核比重。
2.推进“大创计划”提质增量。加强“大创计划”项目立项、结项验收管理、优秀项目展评规范化科学化,“校创计划”立项750项左右,争取“省创计划”立项160项以上。
3.强化双创竞赛管理保障。完善“稷下杯”创意—创新—创造竞赛体系,建立国家级重点赛事季度集中发布机制,加大宣讲力度,扩大有效覆盖,强化支持保障,国家级重点赛事获奖300项以上;聚焦“互联网+”“挑战杯”等国家级A+类竞赛,大力实施“掘金计划”,争取赛事成绩新突破。
4.提升双创导师执教能力。按照“校内+校外、专职+兼职”相结合理念,稳步扩大双创教育师资队伍,举办双创课程及学科竞赛指导教师精准培训、红炉创新工坊、双创导师每月交流沙龙等活动,建强双创教育指导专家库。
5.打造双创教育精品课程。结合新工科、新文科及专业认证相关要求,调整、完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、融合式课程、专门课程、实践课程等,推进双创课程体系与学院专业特色深度融合;加强创新创业课程教材建设,争取把创新方法、创业基础等课程建设为精品课程。
6.培优建强学生双创团队。鼓励、支持教师依托科研项目、校城融合项目、学科竞赛项目等载体,组织选拔不同年级学生形成相对稳定、梯次合理、可持续的创新创业团队,开展项目研究、系统培训与实践训练;发挥学生科创中心、创新创业类社团等作用,打造创客大巴、创业沙龙、创新创业论坛、名企进校园等品牌活动,厚植敢闯会创氛围。
7.加强双创教育理论研究。优化“两中心、一工作室”运行机制,强化团队组织,培育教改项目,开展专题研究,在双创教改项目、教学成果上取得新进展;聚焦改革重点、强化任务引领,深化双创教改立项工作。
8.深化众创空间孵化功能。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为契机,结合大学科技园与环山东理工大学创业创新带建设,把相关项目、园区纳入云空间设计,有效整合资源,提升大红炉等基地建设水平及项目孵化能力。
9.健全双创协同育人机制。完善校地企资源和政策对接机制,加强创新创业示范实践基地建设,提升基地项目孵化、实战训练、支撑保障等能力;联合成立学校创业校友会,整合创业校友资源,助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。
10.扩大双创社会声誉影响。充分挖掘创新创业典型,开展评先树优,加强成果展示;积极承办国家级会议论坛,适时申报建设国家级双创学院。
拟列入学校2023年工作要点内容
1.聚焦学生“创意激发—创新实践—创造实施—创业孵化”能力培养,制定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六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,细化完善课程、竞赛、活动、研究、实战“五位一体”培养环节。
2.加强“大创计划”项目立项、结项验收规范化科学化,“校创计划”立项750项左右,争取“省创计划”立项160项以上。
3.培优建强学生双创团队,强化双创竞赛管理保障,深化众创空间项目孵化和实战训练功能,加强创新创业示范实践基地建设,大力实施“掘金计划”,争取国家级重点赛事获奖300项以上。
4.优化“两中心、一工作室”运行机制,建强双创教育指导专家库,深化双创教改立项工作,提升双创导师执教能力。